自殺行為的觀點可分為三大類:
◆自殺與社會事件的關連
當社會發生重大變化時,例如失業率的攀升、重大的 自然天災……等,人類的自我毀滅傾向便會增加。以台灣的情況為例,民國89 年以後失業率往上攀爬,自殺率也跟著同步上升;而921 大地震之後,南投災區的自殺率也急速增加。除此之外,當社會福利沒辦法提供某些族群基本照料的時候,自殺也容易出現在某些族群。例如台灣的自殺年齡群以老人為最高,學者認為老人照顧應是重大的社會責任,但當老人照料成為家庭責任時,老人的存在便可能成為家庭的累贅;而原住民因為生活條件的不利,在生存壓力的影響之下,也容易造成自殺率的偏高。
◆自殺事件對社會的影響
自殺對社會的衝擊相當龐大,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家庭也需付出極大的成本,其對社會影響包括:
1.社會在人口數與人口素質的損失:
近年來自殺死亡率以青、壯年人口增加最多,並且位 居為我國青、壯人口的第二及第三大死因。對國家、社會 而言,喪失具有無窮發展潛能的青、壯年人口,將會影響國家與社會的整體生產力。
2.遺留多重問題予家庭及社區:
自殺的問題有多重面向,這些問題不但不會在自殺者 亡故後而消失,反而會在其家人朋友間留下不可抹滅的傷 痛與難以釋懷的遺憾和內疚,甚至可能會影響整個社區的發展。
3.對社會大眾產生負面的效應:
自殺除了直接影響自殺本人與家人、朋友外,亦會間 接影響到整體社會大眾,特別是在當今媒體大肆報導下, 更容易引起社會大眾同情、不安、生氣、焦慮等情緒反應,甚至產生模仿及學習自殺的行為。
◆卡債危機與自殺的關連
近年來,銀行業者不斷以各式廣告強調超低利率、甚 至是零利率、免利息,以吸引消費者刷卡消費或借貸;若 消費者在急需用錢而一時衝動之下,沒做好良好的理財規劃,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場醒不了的惡夢。
目前每個月要銀行催債的人大量增加,據估計,全台 約50 萬人處在欠債且還不出的紅色警戒線邊緣,高達七成 七的消費金融債務人,高估自身還款能力,導致根本無力償還而陷入負債危機;今年以來,因為經濟因素、現金 卡、信用卡債務求助生命線的案例,每個月高達600 多 件,甚至還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在自殺事件頻傳的同時,根據衛生署公布最新的國人 十大死因發現,自殺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平均每天有十人自殺身亡,自殺者通常有前兆,有近八成自殺身亡者生前都有精神疾病,又以憂鬱症居多,其中因財務困 難、債務纏身及遭違法或不當催收而走上絕路者不在少 數,顯見金融問題不容再忽視。種種現象皆顯現,愈是已開發國家,經濟活動力強,廣告行銷手法多樣化的國度, 發生個人經濟危機的機會就愈大!
◆如何預防卡債危機
以下理財觀念可供社會大眾作為參考,以避免陷入卡債危機而走上絕路:
◆自殺行為的心理學理論
有些人在面對壓力與某些危機時,常會有「一死百 了」、「就此解脫」的想法。當壓力大過自己所能負擔的 情形時,焦慮、挫折、憂鬱、絕望、憤怒、哀傷、失落、無助等情緒便會充塞其心理,而使他無法冷靜、理智地省 察自己對生命的態度與思考解決方法,為求解脫痛苦,極 易走上自殺一途。
一般來說,國人在傳統的文化價值觀與宗教等因素的 影響下,對於自殺的感受是負面且罪惡的,認為自殺是對 不起自己、家人與社會的負面行為。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自殺的情形?
佛洛依德以心理分析的角度,提出人類存有「生之本 能」與「死之本能」,在潛意識裡會同時存在希望生存下去與想死或傷害自己和別人的欲望,而當死之本能壓過生之本能時,人就有自殺的傾向。
◆喬伊納(Thomas Joiner)的人際-自殺論
喬伊納認為自殺意念的組成,必須要有受挫的歸屬感(thwarted belonglingness)以及自覺無能(perceived burdensomeness)兩項要件。而自殺的意念再加上『取得自殺的能力』才能構成致命的自殺企圖。
自覺無能為認為自己是他人負擔、累贅,並且無法改變這個狀態,只有死亡才能解決問題。自覺無能包含自責與自恨兩大因子,加重自責的因子有無家可歸、遭到監禁、失業、生病、認為自己是多餘的(該被犧牲的)、堅信自己是家中負擔;加重自恨的因子為自卑、自疚與感到羞恥、煩躁。臨床上,認真的自殺嘗試者,往往想讓其他人比較好過些,而不具自殺性的自我傷害則經常是在表達怒氣、或懲罰自己。
歸屬感主要包含與他人互動,與感覺被關懷兩種成分。自殺者的人際關係常呈現不愉快、不穩定、不夠頻繁、沒有親密感、感受不到與他人的聯結或關懷。受挫的歸屬感來自寂寞與缺乏關懷,強化寂寞的因子有孤單、季節變化(春天為自殺旺季)、缺乏支持或是破碎家庭;弱化寂寞的因子有與他人連結、關懷信介入、婚姻子女友誼;缺乏關懷的常見因子則有社交退縮、單人牢房、家暴、死亡或是離婚所帶來的失落感、童年受虐、家庭紛爭。
◆自殺者的心理認知
自殺行為的出現代表著當事人身上同時存有「挫敗」、「無處可逃」與「沒有解救方法」三種情境。但每 個人對於壓力的感受與強度的體驗皆不盡相同,當上述情境受到偏差的認知想法影響時,便無法客觀評估失敗的影響、逃離的可能與社會支持的可得性。自殺者會認為無路可走,非得選擇自殺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認知特質:
◆自殺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目前已知的自殺行為所牽涉的生物層面相當的廣,醫界與學者正積極努力的去追朔其原因,所以針對生物層面的問題來做探討,也是防治自殺行為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有關生物層面與自殺的研究報告指出,自殺行為的產生與人體的壓力反應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有密切、絕對的關連,而這兩大系統之間又環環相扣、密不可分,以下就此兩大系統做更詳細的說明。
壓力反應系統
人們對於壓力、挫折的最基本反應包括『戰與逃』(fight and flight)。當人體處於壓力的情境下時,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會與自律神經系統互相影響,並且也控制體內的免疫系統;當人面對壓力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荷爾蒙分泌,這些化學物質就會進而改變腦部的功能,往往容易造成情緒起伏大、容易出現激動、衝動的行為。
內分泌系統
依據目前許多文獻研究顯示,體內許多的神經傳導物質,特別是單胺氧化類的化學物質與自殺特別相關;以下將舉出幾種與自殺行為密切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