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與精神疾病
  自殺目前被認為是一種多面向的疾病,源自於生物、心理、社會以及環境因素彼此複雜的交互作用。不論是開發中國家或是已開發國家的研究都指出兩件事:第一,絕大多數的自殺個案皆有可以被診斷出來的精神疾病;第二,精神疾病患者有較高的機率出現自傷和自殺行為。

與自殺有關的精神疾病,以危險性由高至低排列如下:
  1. 憂鬱症(所有類型)
  2. 人格疾患(有容易衝動、攻擊性和經常情緒變化傾向的反社會及邊緣性人格)
  3. 酗酒(在青少年則為物質濫用和/或酒癮)
  4. 思覺失調症
  5. 器質性精神病
  6. 其他精神疾病
注意: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也不一定是疾病的唯一表現,
但是精神疾病確是與自殺相關的主要因子。
 
  從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的研究顯示,自殺身亡的案例中,有精神疾病者的盛行率為80~100%。估計患有憂鬱症(主要為情感性精神疾病、憂鬱症)之終身自殺危險率為6~15%、酒癮為7~15%、思覺失調症4~10%。
 
  自殺身亡者共通的特徵是他們通常罹患一種以上的疾病。最常見的疾病為憂鬱症(主要為情感性精神疾病、憂鬱症)、人格疾患、酒癮或或其他精神疾病。

憂鬱症

◆情感性精神疾病、憂鬱症
  所有情感性精神病都與自殺有相關。這些疾病包括有雙極性情感疾患、憂鬱症、復發之憂鬱症、持續之情感疾患(例如循環性、低落性情感疾患)。因此,未被診斷或者未接受治療的憂鬱症是自殺的顯著危險因子。憂鬱症在一般人口中具有高盛行率且通常不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估計大約30%的看診病患有憂鬱症。大約60%接受治療的患者一開始是與一般科醫師接觸以尋求治療。對於醫師來說同時處理生理與心理疾病是很特別的挑戰。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憂鬱症症狀會被遮蔽,而患者卻僅表現出多重身體抱怨而已。
 
注意:
典型的憂鬱發作,病患通常會遭受:心情低落(悲傷)、失去興趣或者快樂、體力減低(疲倦、減少活動)
 
在自殺死亡的個案中,憂鬱症是最常見的診斷。一些憂鬱症的常見症狀有:
  1. 在每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感到難過
  2. 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
  3. 體重減輕(在非節食時)或體重增加
  4. 睡得太多或太少,或是過早醒來
  5. 總是覺得疲累和虛弱
  6. 無自我價值感、罪惡感或無望感
  7. 總是覺得易怒和坐立不安
  8. 在集中注意力,做決定或記事物方面有困難
  9. 反覆出現死亡和自殺的想法+
  10. 不同區域的身體疼痛
下列症狀提醒醫師要注意憂鬱的存在及評估自殺危險性。
特別與攸關憂鬱症而自殺的臨床表現有:
  1. 持續失眠
  2. 自我忽略
  3. 嚴重疾病(尤其是帶有精神病特徵的憂鬱)
  4. 記憶力受損
  5. 激動
  6. 恐慌發作
下列因子會增加憂鬱人口之自殺危險性:
  1. 年齡大於25歲之男性
  2. 疾病早期
  3. 酒精濫用
  4. 雙極性情感疾患之鬱期
  5. 混合(躁狂-憂鬱)狀態
  6. 精神病性躁狂
為什麼憂鬱症沒有被發現
    雖然針對憂鬱症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治療方式,但常常是根本就沒有被診斷出來,而原因有:
  1. 民眾往往羞於承認為憂鬱所苦,這可能跟許多人視憂鬱症狀為軟弱的象徵有關。
  2. 民眾對於伴隨憂鬱症發生的相關感覺其實並不陌生,因此並不視其為疾病。
  3. 當一個人同時有其他身體疾病時,憂鬱症變得較不容易診斷出來。
  4. 每個人總會有感到憂鬱、難過、孤獨和情緒不穩的時候,但這些通常都會過去。當這些感覺持續存在並影響了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時,就不再只是憂鬱的感覺,而是憂鬱的疾病狀態。
  5. 一個憂鬱症患者可能僅以諸多模糊不清的酸痛和疼痛來表現。
注意: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自殺是可以預防的
 
    憂鬱是老年人和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因子,而晚發之憂鬱有更高的危險性。

    近年來在憂鬱症治療的進展和臨床照護的自殺預防是非常相關的。在瑞典,發現對一般開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憂鬱症的教育可降低自殺率。流行病學的數據顯示出抗憂鬱劑降低憂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足夠的藥物治療劑量應持續數月。對於老年人來說,在症狀恢復後仍應持續治療兩年。而在規律使用鋰鹽維持治療的個案中,則發現有較低的自殺危險性。

 

◆人格疾患
  近期的研究發現,在年輕自殺身亡人口有較高之人格疾患盛行率(20~50﹪)。在人格疾患的族群中和自殺較相關的有邊緣性人格疾患和反社會性人格疾患。

  戲劇性人格疾患、自戀性人格疾患和特定的心理特質,例如易衝動和侵略性,也都會和自殺相關。

 

◆酗酒與酒癮
  酗酒(包括酒精濫用和酒精依賴)是自殺族群中常見的診斷,特別是在年輕人當中。在自殺和酗酒之間的關聯性有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的解釋。在酗酒者中有一些會增加自殺危險性的特別因子:
  1. 早發性酗酒
  2. 長期飲酒
  3. 依賴程度高
  4. 憂鬱心情
  5. 身體健康狀況不佳
  6. 工作表現不佳
  7. 個人生活混亂失序
  8. 有酗酒之家族史
  9. 近期有重大人際關係之崩潰或喪失(如:配偶/家庭成員的分離、離婚、過世)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特徵是造成一個人在言語、思想、聽覺或視覺、個人衛生和社交行為上的混亂;簡言之,導致了行為和/或感覺的劇烈改變,或是奇特的想法。
自殺是致使思覺失調症患者提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當思覺失調症患者有以下特徵時,將有較高的自殺危險性:
  1. 失業的年輕單身男性
  2. 疾病早期
  3. 近期復發
  4. 對症狀惡化感到恐懼,特別是智力高(高教育程度)的患者
  5. 有多疑和妄想之正性症狀
  6. 憂鬱症狀
自殺的危險性在下列時刻最高:
  1. 疾病早期,當病人處於混亂和/或困惑時
  2. 復發早期,當病人認為他們本已克服了疾病卻又再復發時
  3. 康復早期,當看起來症狀有所進步但病人內心感到易受傷害時
  4. 出院的短時間內
  5. 自殺危險性隨罹病時間的增加而降低

◆器質性精神經病:自殺和生理疾患
  慢性生理疾患族群的自殺危險性較高。另外,在生理疾患族群中有較高的比率有心理疾患,特別是憂鬱症;而慢性病、殘障和疾病癒後不佳都和自殺相關。

◆器質性精神經病:神經學疾病
  癲癇和高自殺率有關。而這和癲癇造成的易衝動、具侵略性和慢性殘障相關。
脊髓和腦部受傷也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近期的研究顯示有19﹪的中風患者有憂鬱和自殺危險性—特別是病灶在腦部後方區域導致較大殘疾和身體損傷者。

◆器質性精神經病:腫瘤/癌症
    進展性惡性腫瘤疾患的自殺危險性在診斷出有進展性末期疾病的當時和前二年最高。疼痛是自殺顯著的促進因子。

    在某些情形下末期疾病(如癌症)會造成較高的自殺率。自殺的危險性在以下情形會較高:
男性
  1. 診斷後的短時間內(頭五年)
  2. 當病人正接受化學治療時

◆器質性精神經病:人體免疫不全病毒/愛滋病
  在年輕族群中,罹患有人體免疫不全病毒感染和愛滋病會提高自殺的危險性,並伴隨高自殺率。自殺之危險性在確定疾病診斷時和疾病早期會較高。靜脈注射型態之藥物濫用者有較高之風險。

◆器質性精神經病:慢性疾病
  下列慢性疾病可能會導致較高的自殺危險性:
  1. 糖尿病
  2. 多發性硬化症
  3. 慢性腎病、慢性肝病或其他慢性腸胃道疾病
  4. 伴隨長期疼痛的骨關節疾病
  5. 心血管和神經血管疾病
  6. 性功能障礙
    而那些在行動、視力、聽力方面有障礙的人也有較高的危險性。
 
◆其他精神疾病-焦慮性疾患
  在焦慮性疾患中,恐慌症和自殺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強迫性疾患。擬身體障礙症和飲食障礙症(心因性厭食症和心因性暴食症)也和自殺行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