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眾多研究指出,媒體傳遞不恰當的自殺新聞或相關資訊可能造成自殺模仿的負面效應,但另一方面,媒體也可在保護當事人遺族的前提下,提供大眾正確的自殺求助管道或訊息,導正一般民眾對自殺的迷思,以增強民眾對自殺危險因子或自殺警訊的辨識度,使自殺防治網絡能深入每一個需要關懷的角落。


  個人自殺行為的發生,從其遭受壓力事件或罹患精神疾病、產生自殺意念,到採取自殺行動等一連串的過程,其實是源自於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及環境等多重因素彼此的交互作用。而在這眾多層面的影響中,媒體的擴散效應對自殺問題的影響備受關注。因此,為使自殺防治之最新資訊能有效傳達給全國民眾,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定期舉辦記者會,發表最新的自殺防治新知及相關專業數據,期能與媒體攜手打造正向的自殺防治有關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自殺新聞報導指引

<<世界衛生組織:自殺新聞報導指引-2017更新版 點我下載>>

自殺事件新聞報導六不六要 (WHO, 2017)
六不
不要將自殺新聞放在頭版或明顯的位置,且勿過度、重複報導
不要使用聳動化、合理化的描述用語,或將自殺呈現為一個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不要詳述自殺方式的細節
不要提供自殺事件發生的地點
不要使用聳動化的標題
不要刊登照片、影片或社群媒體的連結

六要
要提供正確的求助資訊
要教導民眾自殺防治的事實及做法,且不散佈迷思
要報導如何因應生活壓力、自殺意念及尋求協助的正面新聞
要特別謹慎報導名人的自殺事件
要謹慎訪問自殺遺族或友人
要留意媒體專業人士也會受到自殺新聞報導影響
 
 
 
自殺防治系列36:媒體從業人員自殺防治手冊
 
 
 
媒體聯繫會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