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Q&A] 如何對個案表明自己是誰?
Q:
電訪時,若民眾有疑慮,其他縣市如何說明自己是誰,又為何有個案資料?或當個案說你怎麼知道我有自殺未遂時,如何處理。
 
A:
可與個案溝通,表示全國各醫院針對自殺行為均建立關懷體系,使其能夠接受後續之關懷服務,主要是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來協助他,並運用一問二應三轉介之概念使其得到適切之資源。
 
 
二.[Q&A] 面對個案憤怒拒訪,該怎麼辦?
Q:
  • 依政府衛生局本計畫案規定,拒訪需達三次,才能以「拒訪」轉出:於訪按時,部分個案認為個人私事,不希望訪員打擾,若再次打電時,個案常以憤怒拒絕,請問是否可依個案實際拒絕之強度,彈性調整為1-2次?
  • 面對拒絕訪視且連續重複自殺個案,如何因應?
  • 依政府衛生局本計畫案規定,經評自殺風險為中低危險後,每個月至少訪案2次:經評估為中低危之個案,於第二個月以後,個案多數已上班或處於情緒較穩定的狀態,若再一個月電訪2次,可能導致個案視為干擾,甚有些表達無此關懷需求。 因此每遇訪員電話不接,在訪視流程上產生失聯或拒訪的案件,也無謂的增加衛生所訪視的案量;請問是否可於接案滿一個月後,依個案風險程度調整頻率,每個月電訪1次即可?
A:
建議可與個案溝通,全國各醫院皆會進行自殺通報,使其能夠接受後續之關懷服務,主要是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來協助他,並運用一問二應三轉介之概念使其得到適切之資源。若持續遇到案主拒訪,建議可提至個案討論會中討論,另外,或許可與原通報單位溝通,請其協助關懷暸解拒訪個案之情形。
 
 
三.[Q&A] 若個案持續拒訪,是否有其他技巧或方法可因應?
Q:
如遇到案主持續拒訪,是否有更多建立關係的技巧與方法,提供訪員因應?
 
A:
一開始與個案聯繫的話語很重要,如何問候及說明自己及來意,運用聆聽來建立關係,結束時可告知若有任何問題可與誰聯繫,以降低個案的拒絕頻率,技巧與方法詳細內容可於督導會議中討論。
 
 
四.[Q&A] 訪員角色定位與權責區分
Q:
有些個案是因小孩被安置故情緒不穩定,但網絡單位卻把責任交由訪員,讓訪員處理。因此想詢問訪員的角色定位,另外,高威脅或意念的個案,希望能有訓練或評估的機制,教導訪員如何處理。
 
A:
現階段,訪員主要任務為運用123轉介,為管理者而非處遇者,自殺的原因很多,建議應與原單位連結處理根源問題,但同時訪員也應協助處理情緒困擾問題。
 
 
五.[Q&A] 拒絕訪視:若遇到個案拒絕訪視,如何因應?
Q: 
拒絕訪視:若遇到個案拒絕訪視,如何因應?
 
A: 拒訪個案的再自殺率特別高,建議採取家訪,以鍥而不捨態度持續訪視,並視情況調整與個案接觸的頻率和方式,如改以書信關懷、寄送關懷卡等,讓個案感受到關心,並於督導會議討論。可介紹自身專業背景(心理諮商、護理、社工等),提高個案接受度,進而達成訪視。也可用簡訊通知個案,表示衛生局要進行健康促進,請與我們連絡。不直接使用自殺等字眼,個案也許會主動聯繫訪員。
 
 
六. [Q&A] 拒接個案:若遇到完全斷絕外界聯繫之個案,如何因應?
Q: 
拒接個案:若遇到完全斷絕外界聯繫之個案,如何因應?
 
A: 對於不接電話、把訪員電話設定成拒接、到家中面訪結果不出來開門之個案,可送上關懷信、手工小卡片等,表示關心。並可善用通報單上的聯絡人,了解個案動態,建立聯繫方法,或尋求警方跟村里協助。
 
七.[Q&A] 個案認為訪視幫助有限
Q:
個案認為訪視幫助有限:很多重複自殺、年紀稍長或背景複雜之個案,較容易拒絕訪視,認為訪員無法了解、同理到自身困境。
 
A: 訪視員在面對個案時,要對自己有自信,縱使面對的是年紀較長或是背景較複雜的個案。須強調關懷訪視的專業,建立專業形象和自尊心,才能有辦法達到關懷目的。也可視情況調整,根據個案特性更改關訪員之安排。
 
八.[Q&A]電訪時間過長
Q:
電訪時間過長:曾遇過電訪一個半小時仍未結束的個案,由於案主本身擅於表達,很難中斷,尤其是老人個案中更常見此情形。
 
A:訪視最難掌控的就是時間,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是已經決定好的。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透過技巧來掌控時間,並學會針對不同類型的個案,該採取何種訪視技巧。
 
九.[Q&A]家訪:進行家訪時需注意之處?
Q:
家訪:進行家訪時需注意之處?
 
A:家訪較能建立關係,但為了安全上考量,盡量採兩人結伴出訪,訪視時以同理方式溝通,深入個案內心。若訪視對象為家屬,可先由居家安全、藥品使用等層面切入,不直接講自殺,降低訪視情況中可能產生的衝突。可視情況請護理人員支援,提供不同資訊供個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