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自殺防治日
「改變自殺敘事,從心開始對話」會後『新聞稿』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於世界自殺防治日來臨之前,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在9月8日,以「改變自殺敘事,從心開始對話」為題承辦衛生福利部「2024年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由衛生福利部林靜儀次長與學會呂淑貞理事長共同主持 ,旨在提升社會對自殺防治的意識,強調改變人們對自殺的看法,推動從沉默和汙名轉為開放、理解和支持的文化。
與會者包括心理健康專業學協會、公部門及民間團體組織超過三十位代表。活動由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歌手呂士軒演唱「總要面對」開場拉開序幕。
呼籲真誠對話、透過關懷支持行動,守護生命
接著林靜儀次長在致詞中指出,自殺是一個涉及多種因素的複雜問題,許多人因社會汙名化而不敢尋求幫助。為此,政府將持續推動心理健康的開放對話,並鼓勵民眾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衛福部自去年八月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以來,今年八月起擴大服務對象自15至45歲的民眾,提供每人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旨在減少汙名並鼓勵更多人主動求助。
此外,政府與教育部、國防部及勞動部合作推動校園、國軍及職場心理健康支持服務,並研訂全國自殺防治綱領。林次長提到,65歲以上高齡者自殺率已出現下降趨勢,而15至24歲的上升趨勢也有所趨緩。未來,政府將結合十三個部會推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預計未來六年投入超過56億元,提升民眾心理韌性與照護資源,並呼籲各界發揮守門人精神,從心開始對話,共同營造關懷與支持的社會文化。
呂淑貞理事長致詞,呼籲在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下,各界配合今年世界自殺防治日的主題「改變自殺敘事,從心開始對話」,全面性積極推動提升民眾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識能的必要,消彌社會汙名化現象,讓自殺行為者勇於吐露心聲,求助他人及專業。
調查顯示自殺迷思普遍存在,急需加強民眾宣導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最新調查報告,張書森教授表示全國66.7%的人認同「自殺身亡的人在生前不會說出他們想要自殺」,這一認同度達到歷年最高,且各屬性人群均超過六成。同時,63.6%的人認同「說出自己想自殺的人並非真的想死,只是在發洩」,該認同度在過去五年逐年下降,但今年顯著回升。這結果顯示自殺迷思仍存眾多人的認知中,對於親友處於自殺風險的應對方式正確且可協助的也相對不足,另自殺防治措施的認知程度,比如熟知自殺防治守門人123步驟的未超過20%,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正確的自殺防治認知教育,以減少自殺事件的發生。
個人及公私團體共同破解自殺汙名化,需改變敘事,同理與支持乃關鍵
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楊境中報告提醒:於民眾身陷迷思錯誤認知大環境下,個人、社區和團體層面的關懷和支持變得尤為重要。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關心身邊的親友,主動了解他們是否有自殺意念,提供支持並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幫助。團體的支持也至關重要,企業和機構等團體可以通過培訓同仁來辨識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跡象,並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
汙名化觀念形成的社會文化不僅會加深自殺者及其家人的痛苦,還會阻礙他們尋求幫助。楊秘書長特別呼籲我們必須打破自殺相關的汙名化觀念,這需要從個人層面改變我們的敘事方式,學會用正確的言語和行為方式來應對。透過傾聽和展現同理心,更多人才能夠獲得所需的幫助,從而真正改善社會整體的心理健康。」
獎勵並推崇具社會教育效果的自殺事件媒體報導
為宣導媒體報導對自殺防治策略推動成效的影響至深,今年「自殺防治優質媒體報導獎」特於記者會頒發,獎勵表揚不但可遵守國際衛生組織規範自殺事件報導的八不原則外,尚可提供正確的自殺防治知識及相關協助資源等六要原則,更進而透過自殺事件的深入探討,提供民眾去污化的宣導,營造社會關懷支持文化。參加評審的各媒體自殺事件報導,依上述各項優質條件符合不等而獲不同獎項。其中 TVBS健康2.0的郭庚儒,以深入探討憂鬱症並自殺,及其親友面臨的挑戰與被汙名化問題的報導。脫穎而出榮膺最高的特優獎。並期許各媒體持續推廣正向報導,提供正確的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的社會教育,協助營造同理關懷社會文化。
新聞資料連絡: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02-2381-9500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楊境中 秘書長:02-2381-7995
聯絡信箱:edu.tspc@tso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