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榮佑、劉于緁/採訪報導
青少年自殺人數連年攀升,自殺防治學會指出,憂鬱症和人際問題為主要原因。為加強防治工作,自殺防治中心近來,希望針對社群媒體設立「自殺防治守門人」,及時辨識自殺高危險群。專業心理師建議,父母若多加予以孩子陪伴和關愛,長大後較不容易有憂鬱傾向。
 
 
 
青少年自殺走高 防治中心盼介入社群媒體救急
 
衛福部公布的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5到24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已連續五年走高,今年九月公布的青少年自殺企圖通報數字,更從去年的5176人次,躍升至7038人次。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陳俊鶯警告,少子化影響,青少年人口減少,自殺數字卻不斷增加;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的重要人口,此議題值得重視。

為迎合年輕人社交習慣,自殺防治學會盼能在社群媒體置入「自殺防治守門人」,及早辨識有自殺傾向的用戶。諮商心理師高育仁認為,憂鬱症源自家庭關係。他指出,大部分雙薪家庭無法親自照顧孩子,使其成長過程中,容易因人際關係受挫,連結童年時被遺棄的感覺,造成「邊緣性人格」,導致自殺行為。

掃除憂鬱單靠藥? 心理師建議培養興趣加運動

今年二十歲的大學生小詩表示,家庭失和加上經濟壓力,使她高中時陷入憂鬱症。她提到,尋求心理諮商後,得不到長年單獨扶養她的母親諒解,又覺得跟同學講很丟臉,後來因諮商費用過高,轉向精神科拿藥,小詩解釋:「藥能穩定情緒,起伏比較沒那麼大。」高育仁建議,對治憂鬱症不能單靠藥物,還得搭配運動、培養興趣和完成心理諮商療程,才能解決情緒問題的根本。


今年是「自殺防治法」施行元年,為預防自殺高危險群模仿行為,政府明定媒體不得報導自殺方法及原因,助長自殺情形;自殺防治中心近來也大力推廣「心情溫度計APP」,免費提供智慧型手機用戶心情檢測和建議。

小世界周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珍愛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